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長老和監督(提 1: 6)

提多書一章:5 我從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 6 若有無可指責的人,只做一個婦人的丈夫,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就可以設立。 7 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 8 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 9 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保羅所說的在教會當長老的條件,首先就是要無可指責的人,什麼是無可指責的人?是完人嗎?我想保羅也不至於不切實際到這種程度,世界上可以說基本上找不到完人,更不用說爲每個教會都找出幾位了。
 
所謂的無可指責,就是他必需沒有什麼外在已知的問題和控告。直白的說。就是該對長老的候選人作一些簡單的背調,看看有什麼問題浮出水面,例如他會不會常常醉酒鬧事和人爭執(見第9節),或者是是否有人指控他詐騙騙人等等,就是這些明顯的事情。
 
第二點就是長老的家庭,保羅說他應該是只做一個婦人的丈夫的,兒女也是信主的,這樣的說法是否就把獨身的人或是喪偶、以及喪偶再娶之人都排除在長老之外呢?我想并不是,至少喪偶再娶不應該在受限之列,因爲人死了,婚約也就消失了。
 
如果是這樣,那麼寡居的、離婚再娶的是否也是在限制之內呢?我想這些都不應該在被限制之列,保羅之所以出此語是針對那些多妻的人。雖然在當時娶幾個妻子并不違反法律,但是家中有幾個妻子、那就是擾亂之源。看看以撒的兒子以掃娶了兩個迦南女子爲妻,以撒和利百加就爲此心裡愁煩。
 
那兒女也是信主的,並且不可是放蕩不受管教的呢,可能就是避免了一家之中有兩個不同的信仰,特別是基督的信仰是不許敬拜其他假神的,那樣的話就會造成許多混亂;放蕩不服管教的子女也是會帶來各種麻煩,若是這樣,這人隨時要處理家中的各樣麻煩,實在就不適合在教會中當長老了。
 
在同一段經文當中,保羅也告之提多關於監督的標準。這是在教訓提多嗎?因爲提多已經是克里特島上各教會的監督了,但是更可能的是爲了將來的監督,如果要有不止一位監督,或者提多也不可能永遠的當監督,總要有下一位監督的。
 
和長老一樣的,也是要無可指責的。然後還要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這裡倒是沒有提“只做一個婦人的丈夫”,會不會就是因爲提多還沒有娶妻呢?又有這些不任性、不暴躁,所求的就是要有一個穩定的性格。
 
教會之中所會有的問題、主要就是人的問題,誰能處理人的問題呢?還是就是會在問題之上又火上澆油、又推波助瀾呢?在某些香港社會電影當中,會有一個角色叫作平事人,就是要平息幫中各角色之間的糾紛。
 
平心而論,教會中的監督雖然不似社會之中的平事人那樣如此危險與嚴重,但是在本質上也有點相似,都是在處理人的問題;所以一個穩定、莊重、公正不偏頗的人格就是必須的,教會裡的監督也要如此。
 
當然對於監督的要求是要更高,除了要能夠處理問題之外,他還必需是善的,還是必需要追求公理和正義,也願意為了遵行神的旨意,為了行善而能夠做出犧牲。這是和社會上的要求並不相同的。
 
為了神的心意彰顯,為了神的事工要能夠行得通,教會也要能夠互通有無,因此,要能夠接待遠人,也成了監督必須要有的特質,被保羅在這裡給提了出來。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長老的設立(提1:5)

 提多書一章:5 我從前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將那沒有辦完的事都辦整齊了,又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 6 若有無可指責的人,只做一個婦人的丈夫,兒女也是信主的,沒有人告他們是放蕩不服約束的,就可以設立。 7 監督既是神的管家,必須無可指責,不任性,不暴躁,不因酒滋事,不打人,不貪無義之財; 8 樂意接待遠人,好善,莊重,公平,聖潔自持; 9 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保羅在這裡和提多敘敘舊,就講到了他與提多的一段往事。在別的地方也沒有記載他們所經歷過的細節,我們就只能從他們的敘舊當中一窺所發生的事情了。克里特,有的地方翻譯爲革哩底,是在土耳其與希臘之間南方的一個大島、有兩百多公里長,人口還不少,其上有好幾個城市。在使徒行傳27章中曾有一些故事發生在此,船被大風吹入深海,半個月不能靠岸。
 
提多是什麼時候被保羅留在革哩底呢?我們不能確定,可能就在那次海難之前;保羅是身爲囚犯,並沒有人身自由,但是提多僅僅是陪行,可以隨時離開。保羅就算是身爲囚犯仍然不忘傳福音,可能是看到在革哩底島上形勢大有可為,就將提多留下來發展。除此次之外,我們不確定保羅是否有機會再臨革哩特島。
 
保羅在革哩特島停留的時間不長,傳教有人信主,教會就簡單的草創,然而信徒們對基督只有非常粗淺的認識,留下提多一人就能夠將基督教傳遍全島嗎、並兼顧所有的教會嗎?當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們要在爲各城的各教會設立長老,讓提多是作爲監督的,督導各教會。
 
提多這樣的一個年輕人要怎麼督導各教會呢?沒有辦法,因爲組成各教會的成員,從老到少、在保羅來到之前都沒有聽過耶穌基督的事蹟;就好比在某城辦了一場佈道會,在會後有十幾個人信了,就在當地找一個地方,可能就在某人的院子或是倉庫裡,就地成立教會。
 
就這樣的烏合之眾怎麼能夠成立教會呢?好在有傳道人來陪伴,但是傳道人也不能長久陪伴,可能月餘就要離開到下一個城去了,因此在教會當中,在這些新信徒當中,要爲他們設立長老,來主持教會的事務。

我們不要想當初的那些長老就會是什麼很成熟的基督徒,都不是;那要選什麼樣的人來作為教會的長老呢?在這裡,保羅列舉的一些作為初代教會長老的條件。我們可以参考看看,在世人當中,什麼人可以作爲教會的長老呢。
 
爲什麼我這樣說、有沒有證據?我們可以看看第9節:「作為長老的人要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 可見、道理對於這些人而言,都還是不久前被教的,還熱乎著呢,這句話是過去式。
 
而能夠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在辯論中駁倒人,那是未來的假設語句,是希望他能作到。再看看這裡所要求的條件,都是些很世俗很表相的,雖然是很容易查看和衡量的,但是這畢竟不是真正很有效的。
 
在諸項條件當中,也竟然沒有聖靈的充滿,恐怕這才是最重要的;像是在以弗所教會他就說(使徒行傳20章)「28 聖靈立你們做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或是在使徒行傳6:3初代教會選出執事:「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
 
這些就是保羅爲克里特島的教會選出長老的標準,我們今天首先爲各位介紹一下背景并沒有進入細部的討論,接下來我們會再爲大家討論各項的內容。



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行神蹟的主 (約翰福音精選 12)

五餅二魚 和 跨海行走的神蹟
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

約福  6:1~33
https://youtu.be/MEEw4Ogq2pY?si=5WQY4rjYu8P1em4z


 

智慧之道(傳 10:12)

傳道書十章:12 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 13 他口中的言語起頭是愚昧,他話的末尾是奸惡的狂妄。 14 愚昧人多有言語,人卻不知將來有什麼事,他身後的事誰能告訴他呢? 15 凡愚昧人,他的勞碌使自己困乏,因為連進城的路他也不知道。16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孩童,你的群臣早晨宴樂,你就有禍了! 
17 邦國啊,你的王若是貴胄之子,你的群臣按時吃喝,為要補力,不為酒醉,你就有福了!18 因人懶惰,房頂塌下;因人手懶,房屋滴漏。 19 設擺筵席是為喜笑,酒能使人快活,錢能叫萬事應心。 20 你不可咒詛君王,也不可心懷此念,在你臥房也不可咒詛富戶。因為空中的鳥必傳揚這聲音,有翅膀的也必述說這事。
傳道書十一章:1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 2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什麼災禍臨到地上。 3 雲若滿了雨,就必傾倒在地上;樹若向南倒或向北倒,樹倒在何處,就存在何處。 4 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

在傳道書的此處,從十章12節開始講到言語之道,16節講到邦國的設立和運行之道,18節講到積累和擁有的力量,並從此論人生的福禍。就這樣的看似無關的議題亂竄,其實傳道書在這裡是要在不同的層面上列舉命運轉機之道。
 
人在世界中行,有外界的環境和其他的人會彼此互相交互,那些是我們無法改變也只能稍微影響的外在。我們所能較好掌控的,就是我們自己了。至於我們的的行爲舉止,最先是出於意念,是出於我們的靈,常常不是出於我們的思考。
 
思念是可以來刷新和試想的,那還不算是我們的行爲,等到我們的思念差不多定稿了,那就會說出口成爲話語了;有喃喃自語到說出定論,所以說出定論或是咒詛的話,那就算是我們最初步的行爲;而這個行爲可能就會爲我們帶來後果,所以這裡說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他的言語也成爲他是狂妄的證據。
 
然後傳道書又講到邦國,也講到富人和富戶,各位弟兄姊妹們,沒事千萬不要招惹他們。我們的一舉一動是從思想開始,變成了言語、再成爲行爲,不要想著踐踏他們,或是與他們對抗。因爲要踐踏與對抗的不僅僅是他們,而是整個世代,甚至好幾個世代的積累,我們是很難對抗的。
 
說到積累,積累的力量是大的,我們若能常檢修房屋及屋頂,將在房頂生長的植物和積水(植物的根會破壞屋頂,積水會造成腐爛和生長植物)除去,那麼那屋頂便不容易壞。但若我們讓這些小破壞積累,那樣屋頂就必要毀壞,這就是積累的力量的。
 
而積累的勢能是如何產生的呢?爲什麼積累會有力量和勢能呢?其實積累並不一定是爲了某個目的、例如爲了要和我們抵抗而產生的;而是在歷史的進程中,本來就有各種可能的事件會發生,例如這裡所說的將糧食撒在水面,這些無心之舉,最後也都成爲他們積累的勢能。
 
這樣的勢能積累,一旦多了便是厚重難以對抗的,就有如貴冑和君王,富戶和富人;他們的有錢有勢大概也不是從昨天開始的,他們有著厚重的積累儲備,那你要對抗他們、咒詛他們嗎?恐怕你的話語就落在他們的情報網絡之中,那你也落在他們的網羅之中了。
 
世事是無常的,也沒有一定和確定的事,但是勢能和堆積總是有的。何必用言語和行爲來爲自己樹敵或是陷自己於不利的地位呢?還不如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爲自己結交朋友。當然我們與人結善並不一定能交到朋友;交到了朋友也不一定在危難的時候就能夠幫我們,但是總比與人相鬥好吧。
 
認識形式與事物的本質,認識時間的推移和勢能的變化,這便是叫有智慧了。有智慧的我們也不能確定在某些事上必定能夠得勝,那是因爲我們還沒有最高的智慧;但是不完全的智慧總比愚昧和任意而行要好。藉著智慧的積累,我們也可以在人生的道上越走越好的。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道的交託(提1:3)

提多書一章:1 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 2 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 3 到了日期,藉著傳揚的功夫把他的道顯明了;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託了我—— 4 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做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於你!
 
保羅寫給提多的信,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提多應該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保羅還是向提多自我介紹說:我是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不但如此,他還特別的多嘴了兩句、爲這個職分的由來,價值給介紹了一番;這在各部保羅書信中還是難得的。
 
神的僕人和使徒到底是不是自封的,還是受呼召的?其實我們必須坦承的說我們並不清楚知道,許多怎麼看都不像的神僕人的人、也都說他們是受神所呼召的。而那個所謂的呼召、說白了也就不過是一個自我感覺罷了:我覺得神要我爲他做這樣的事。
 
因此我究竟是不是神的僕人還是要各位弟兄姊妹們說了算,你們都覺得我是按照神啟示的真理在行事、也都覺得我是,那我就是;你們若都不認爲我是,那我就不是。其實神可以使用任何人、任何人不管願不願意,都是神的僕人,分別之處是在於好的僕人或者是惡僕人。
 
人可以認可的,只不過是神僕人的這個名頭而已,而如果人不認可,那麼神僕人這個名也無需要拿過來套在自己的身上。而就算是人不承認,真正的神僕人在無人承認的情況下也是會忠心的事奉神的。如果不是如此,那就不真是神的僕人。
 
以上的稱謂可以說是有相對性的,然而再下面的那一句則是絕對的真理,那就是「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也就是說保羅是在說他、一個神的僕人與使徒、也是和眾弟兄一樣、在盼望神所應許的永生。
 
爲了一個永生的應許,神的僕人要奉獻上後半輩子,可能也不會得著任何的薪水,那麼若是你,你願意嗎?我是願意的,保羅也是願意的,因爲正如保羅所說的,神是無謊言的神,既然神已經應許了。那永生就是真的,也可以賜給我們的,這也是所有神僕人的追求,也應當是我們所有人的追求。
 
那神僕人是作什麼的呢?可能是任何事,也可能要做一切的事,像摩西就要循著神的旨意將以色列人帶出埃及地,要進入應許之地。而保羅所要按神旨意去做的,就是去傳揚,並且在所定的日期,藉著傳揚的功夫把主的道給顯明了。
 
保羅自己說的:「這傳揚的責任是按著神我們救主的命令交託了我」而保羅按照著這命令去作,就是作一個神忠心的僕人。有許多的人願意作神的僕人,因爲喜歡這個名稱所帶來的榮譽感,但是保羅在這裡強調更多的是責任,神將這責任交給了他。
 
神的僕人有權柄,許多人也愛這個,但是隨著權柄而來的就是責任,這兩項是永遠相對的,不會只享權柄而不需要負責任。能力越大那麼權柄越大,責任也就越大;我們的主有無上的權柄和能力,他也將我們所有的重擔,擔負在他的肩頭之上。
 
保羅寫信給提多;除了寫信聯絡感情和彼此問候一下之外,他也把這個主交付給他的責任也交付給提多。保羅這個交付也不是逢人便交付,他是經過長年的考察,認真的將對方當作自己的親兒子那般看待的,才決定要將這責任也交託給提多。
 
不是說保羅把這責任交託了自己就可以歇息了、退休了。保羅如此交託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年紀已經老邁了,一個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就成就神所交付的所有任務;於是保羅便細細的考察,看是不是真的行在這道上,終於也就將這重任也交託給了提多。也在這段的末尾將這祝福也歸給了他。


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

使徒保羅(提1:1)

提多書一章:1 神的僕人、耶穌基督的使徒保羅——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 2 盼望那無謊言的神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

我們來開始查考提多書,我們一般說這是保羅寫給提多的書信。雖然說了是寫給提多的書信,但卻又不完全是私人的書信,否則保羅就無需介紹他自己了,因此我們說這是保羅藉著寫給提多,也是寫給教會的一封公開信。
 
首先,保羅向著讀者自表身份,說自己是神的僕人也是耶穌基督的使徒,這兩個身份並不矛盾,使徒也都一定是神的僕人,神的僕人則是做神的各樣工作,有這樣有那樣的,是既自我低下,只要是神願意,我們什麼都可以做;同時,也是高貴的身份,因爲所侍奉的是至高的神。
 
大家可能比較明白什們是神的僕人,凡是作神的工作的,是不是都可以自稱是神的僕人呢?然而我們還是比較少聽到有人自稱是神的僕人的,教會裡面有牧師有傳道,多數人都會用已經被人認定的身份自稱,比較少有人自稱是神的僕人。只有像我這樣又沒有教會聘用,也沒有老闆管轄的,才好自稱是神的僕人。
 
那麼使徒就是更爲稀少了,基督的使徒是受基督的差遣,進入一個不屬神的領域、爲主申張主權的特殊的工人。使徒、 apostle 這個字,就有使者的意思;例如像是大使是一國的代表,進入另外一國去行使某些主權的。像是在墨西哥和中國都有美國的大使,但是在美國境內則不會有美國大使館,對不對?
 
一般認爲、馬太福音16章19節所說的便是使徒的權柄。那是主問門徒們:你們說我是誰?門徒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於是主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又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這種捆綁和釋放的權柄,就是使徒的權柄。
 
這個權柄是基於對基督的認識,是以能夠接受到天上的父所給的指示為條件。使徒可以告訴人們:在地上什麼是可行的,什麼是不可行的。最淺顯易懂的例子便是天主教的教宗,這是該教認為擁有使徒權柄的職位,

有一個前後有變動的例子就是教宗若望保祿六世在1968年宣布禁止教徒使用保險套,他認爲那是阻擋神讓生命進入世界。多年來天主教就一直禁止使用保險套,認爲那就是犯罪,那也就是在地上被捆綁了;天堂的門就對犯戒的人關上了。而在2010年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則說使用保險套不算是犯罪,那麼同一件事就是被釋放了,不妨礙人進天堂。
 
這件事雖然很好的說明了什麼是「使徒」的捆綁和釋放的權柄,然而還是有人會問:那到底是要怎麼定義「使徒」呢?天主教的教宗是有組織有制度的職位,並且他們說這就是主的使徒,那麼這真的就是神所設立的使徒嗎?
 
在這利保羅說了一句:是憑著神選民的信心與敬虔真理的知識。我們怎麼能知道保羅是否就是使徒?聖經記載了主揀選門徒且讓他們成爲使徒,這是聖經爲使徒們作了見證。那麼從保羅以下還有沒有其他的使徒呢?
 
神差遣和使用工人,並且他的揀選使徒並不用特別向人解釋,或許有時也不留下見證。那我們要如何知道呢?這就要靠選民們的信心了,若你有信心又有對神啟示的真理有知識,那你就可以知道,知道保羅是使徒,也知道哪些人是真正在做神的工,而不是只是藉著神的名在那裡招搖撞騙。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父親與兒女的心(瑪4:4)

瑪拉基書四章:4 「你們當記念我僕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為以色列眾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5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 6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瑪拉基書的最後一章,也就是舊約經書的最後一章,先知開始了最後的預言,他所講的是:到了要臨近那日的預言,他說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我們在前面說了這應該就是在說主耶穌基督將要來到。

在這個當口,我們看到了先知又再一次的提起律法、是的,摩西的律法;舊約聖經以摩西所寫的五部經書開始,以創世記開頭,該書的最後寫到雅各的一族人全都搬到埃及地居住,而第二部書,所寫的就是摩西如何帶以色列人出埃及,而在出了埃及的曠野裡,我們就看到了神賜下律法給以色列人。
 
對於律法、以色列人該如何對待呢?最常用的動詞就是「謹守遵行」,在許多的經書當中都是用這個動詞的,例如在申命記28:1「你若留心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地上的萬國之上。」
 
但是請回頭看到我們這裡經文所用的動詞,乃是記念:你們當記念我僕人摩西的律法,這是包括律例和典章。當然,當代的以色列人看到這樣的寫法並不會聯想到律法不用再去遵行,而只是認為這僅僅是強調要去多多的紀念。
 
然而聖經的用詞和用字都是十分嚴謹的,如果預言中還是要以色列的百姓去遵行律法,那他還是可以用謹守遵行這個動詞,就像其它許多的經書那樣。然而聖經最後的這一章經文,在說到彌賽亞要來的時刻,卻是使用了當「記念」摩西的律法。
 
事實上,如果不是爲了要更換動詞的這個原因,在瑪拉基書四章的這裡,根本不需要出現摩西的律法,當公義的日頭彰顯了,其光線有醫治的功效,他們也要踐踏惡人如同腳下的灰塵,然後何必在此處再講到摩西的律法呢?當然也是可能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在講到了律法之後,先知瑪拉基又再講出最終的預言,那就是先知以利亞要來的預言。我們知道以利亞是在瑪拉基之前數百年的先知,是被神用火車火馬在活著的時候便接到天上去的先知,那麼神要再差他下來我們之中嗎?
 
是的,就是如此,但是這裡並沒有預言以利亞是否又要搭乘火車火馬再來,或者是要以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形式再來。無論如何,他這次來是帶著使命的。是什麼呢?是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最直接的想法,父親所預表的就是神,然而這裡的父親所用的卻是複數,要不就是在說所有的父親們,或者是說有一位非常偉大的父親,就像是指著神的代名詞也必須是要用三位以上的複數。

而兒女呢,最直接的想法就是以色列的子民,也可以想成是神所愛的子民。以利亞所要做的便是使神與人的心要能彼此相向。當然要說這個預言呢,就得要承認神與以色列人的心並不是彼此相向,而是彼此相背的。
 
向背的原因是在於人,因為人只想要神的祝福,卻不想要向著神也就是愛神,這就像是人間的許多子女一樣。然而先知並沒有告訴我們以利亞要如何的做到這一點,預言到這裡就嘎然而止,本書也就結束了,讓人們留下了許多的想像。
 
我們如今知道,也是透過主耶穌的口,這個以利亞所說的就是那位 爲主鋪平道路的施洗約翰。各位可以参看馬太福音11章14節主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