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書十章:12 「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現今正是尋求耶和華的時候,你們要開墾荒地,等他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 13 你們耕種的是奸惡,收割的是罪孽,吃的是謊話的果子。因你倚靠自己的行為,仰賴勇士眾多, 14 所以在這民中必有鬨嚷之聲,你一切的保障必被拆毀,就如沙勒幔在爭戰的日子拆毀伯亞比勒,將其中的母子一同摔死。 15 因他們的大惡,伯特利必使你們遭遇如此。到了黎明,以色列的王必全然滅絕。
種什麼、收什麼,這是幾千年來人與大地的相處所學到的智慧教訓,種的是草籽、你不會收到麥子;種的是蒺藜,那等它們長出來,也就只能是那些會刺人的東西;人不能夠幻想蒺藜能夠結出肥美的麥穗,讓我們得飽足。
這個道理是可見可驗證的、我們也懂得;當主說「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我們就無條件的接受了,但是細想,公義和慈愛是因和果的關係嗎?其實這話能夠成真那是因爲有神在中間作保的關係,公義和慈愛都是神的本質,神應許我們我們若是行了公義、那就靠近的神,也會受到了神的慈愛。
從栽種到收成是要經過等待的,當有人可以選則以公義待人或是以奸詐對待他人時,他那時還有得選,那時他可能也不是立刻需要神的慈愛;以公義待人,自己就不能佔人的便宜,以奸惡待人,可能無需等待,立刻就能從人身上取利,像是許多的詐騙集團那樣。
那麼人們應該是要怎麼選呢?特別是12節還說「你們要開墾荒地,等他臨到」如果還要從開墾荒地開始,那是要等待多久呢,如果是要等待主來,那可能在我們的這一生都看不到那春雨降下來,那我們是要怎麼選呢?
這就要看你對於生命的認知是什麼了。如果人的眼光短淺,也看不透生死,只見到今生的人,那選擇公義可能就是選擇無果的等待;而對於我們這些信神的人,雖然等候也是需要忍耐的,但是我們知道:冬天總是會要過去,春天難道還會遠嗎?
只可惜在當時的以色列人,就如主所指出的:「你們耕種的是奸惡,收割的是罪孽,吃的是謊話的果子」那就是以色列人所行的事,爲了近利,以色列人依靠自己,想著他們有眾多的勇士,這也就是說他們要選擇暴力與爭戰。
而這樣的選擇真的是智慧的選擇嗎?你的人口眾多勇士眾多,難道別人就會少嗎?以色列原本是地區的強權,但是從此以後,以色利所要面對都是世界級的玩家,是更加龐大的帝國,依靠力量還能讓他們走多遠呢?
果然,在其後的日子,我們見到了鬧嚷之聲(也就是戰爭的聲音)在國中發出,以色列的保障被拆毀。在14節當中,主提到了一個地名「伯亞比勒」被拆毀,這是馬拿西支派的地方,是基列的一個城,要靠近巴珊:這個沙勒幔大約就是亞述王撒縵以色(727-722)向撒馬利亞進軍時,所發生拆毀伯亞比勒的慘事,主特別的紀念了一件母子一同摔死的慘事。
主說伯亞比勒會遭到如此之災、也是因爲他們先前所栽種的惡,而他們的惡(還有伯特利自己所栽種的惡)也必要使伯特利人,以及你們(以色列人)要遭遇到如此的災禍。這些都不是徒然的,而是你們自己先前所栽種的所結的果子。
而最後呢,就是以色列國的滅沒。這裡有一句「到了黎明,以色列的王必全然滅絕」這句話也是一個雙關語,一則是預言這件事將要發生在不遠的未來,另外也是不是預言了這件事所要發生的時間,就是在某一個早晨的黎明。
以色列人依靠自己武力的行爲,在歷史的洪流中來看、是注定要失敗的選擇。唯有選擇仁義與信靠神的文化卻是可以穿透和影響帝國,直傳到永永遠遠。
在曠野遇見神
在曠野無人處奔跑,我真實的遇見了神; 祂停在我肩上,用我的聲音從背後向我說話
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種什麼、收什麼 (何 10:12)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栽種公義,收割慈愛 (何10:11)
何西阿書十章:9 「以色列啊,你從基比亞的日子以來時常犯罪。你們的先人曾站在那裡,現今住基比亞的人以為攻擊罪孽之輩的戰事臨不到自己。 10 我必隨意懲罰他們!他們為兩樣的罪所纏,列邦的民必聚集攻擊他們。 11 以法蓮是馴良的母牛犢,喜愛踹穀,我卻將軛加在牠肥美的頸項上。我要使以法蓮拉套,猶大必耕田,雅各必耙地。12 「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現今正是尋求耶和華的時候,你們要開墾荒地,等他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
在上一篇中,我們介紹了先知對以色列的警告;最終,他述說了一個令人心働的景像,他說到那時,甚至是死了都無人掩埋,以至於他們要呼喊,大山和小山啊,倒在我們身上、來遮蓋我們;這樣的敘述在聖經是絕無僅有,以至於主耶穌在告訴人們不必爲他而苦,要爲自己哭時也引用;在啟示錄中,當第六封印打開時,也有類似的講法。
先知的話到這裡就告一段落,本篇所開始的十章9節,很可能是另一段的紀錄,說話者也從第三方的先知,轉變爲主自己;我們只要看其的口吻。就知道除主之外無人能夠這樣說話,無人能有權能夠懲罰以色列人:
這一段所記載的、就是主對以色列人的喊話,所以開頭就說「以色列啊,你從基比亞的日子以來時常犯罪」主在呼叫以色列人,回想起在基比亞的日子。我們又講到了基比亞,曾經在上一章就講到基比亞,那是以色列人犯下駭人聽聞的重罪,以至引發內戰的地方。
我們不再挖基比亞的歷史,主是在說:從那個時候開始,現今(指何西阿時期)的以色列人可能早就不再想起自己的先祖就在那裡犯罪的歷史,心想過去的事和我們有什麼相關,那些因罪孽而引起的內戰之事必不再臨到我們。
但是主說「我必隨意懲罰他們」又說「列邦的民必聚集攻擊他們」。後者我們已經見識到了,可是爲什麼主要說「隨意懲罰他們」?請看中間所漏掉的那句「他們為兩樣的罪所纏」也就是以色列人還是陷在罪中,因此神要懲罰他們,至於用什麼方式來懲罰,那就是隨主的意思了。
至於是哪兩樣罪所纏繞呢?在這裡並沒有說,只是我們用搜尋的方式找到耶利米書二章13節說「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這說的就是以色列人不再信靠神,以及爲自己雕刻假神的罪。
以上都是譴責,那麼以色列人真的就沒有救了嗎?也不盡然!其實早在第五章的時候我就說過,何阿西書從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在譴責以色列人,我們也一直讀著這些灰暗的話語,一直到了這裡我們才迎來反轉,看到了一些希望。
在下來,主用了農業社會最熟悉最能了解的事物來舉例:「以法蓮是馴良的母牛犢」,「我要使以法蓮拉套,猶大必耕田,雅各必耙地」以法蓮原是馴良的,也是自由的,但是自由變成散慢,散慢帶來的會是犯罪、也無法帶來收成。
主說「要把軛戴在他的頸項上」,這裡講了三個以色列的名字,以法蓮,猶大和雅各,用來命名牛的名字。其實這是三代的以色列人的名字,以法蓮是約瑟的兒子,雅各是約瑟的父親。這三隻牛都要爲農活努力。
那麼所耕種的是什麼呢?「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這就是以色列被揀選爲神子民的真正意義了。神對於諾亞的後代並非都是相同的要求,只有雅各的後代才被稱為以色利人,而以色列人才有要追求公義的要求,而所換取的就是神特殊的慈愛。
開墾荒地容易嗎?其實並不容易,只是荒地若不開墾,恐怕就會長出雜草與荊棘蒺藜出來。那是當世的外邦人所面對的,沒有什麼好果子給結出來。唯有爲主作工的,公義必如春雨降在他們的身上。
主來的時候要帶來雨水,當然雨水還不是收成;雨水會使所栽種的生長。爲何主要說是公義如雨呢?這聽起來是有些耳熟啊,讓我們再繼續的看下去。
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謝師宴 大驚奇 (約翰福音精選 25)
謝師宴 大驚奇 (約翰福音精選 25)
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 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約福 13: 1~ 20
https://youtu.be/9VugXoxaB70?si=CETeCuE7d95zqxd0
山倒在我們身上 (何 10:1)
何西阿書十章:4 他們為立約說謊言,起假誓,因此災罰如苦菜滋生在田間的犁溝中。 5 撒馬利亞的居民必因伯亞文的牛犢驚恐,崇拜牛犢的民和喜愛牛犢的祭司都必因榮耀離開它,為它悲哀。 6 人必將牛犢帶到亞述當做禮物,獻給耶雷布王。以法蓮必蒙羞,以色列必因自己的計謀慚愧。 7 至於撒馬利亞,她的王必滅沒,如水面的沫子一樣。 8 伯亞文的丘壇,就是以色列取罪的地方,必被毀滅,荊棘和蒺藜必長在他們的祭壇上。他們必對大山說「遮蓋我們!」,對小山說「倒在我們身上!」。
這裡繼續了述說了以色列人失敗的故事,何西阿先知述說了以色列人的失敗,今日讀來依舊是深刻的警示。第四節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為立約說謊言,起假誓」,而這句話立即伴隨著可怖的後果:「因此災罰如苦菜滋生在田間的犁溝中。」
苦菜,可以指有毒的茵蔯,或泛指一切苦澀難食的野草。它總是從犁溝中不起眼的地方開始,起初只是微小的欺瞞,無傷大雅的違諾,但漸漸地,這些毒害侵蝕到社會主流的價值體系中。
回想我小的時候 (差不多有五十年前了),人們還普遍注重信譽,一句口頭承諾往往還算數。然而到了如今,即便是正式簽訂的合約也充滿變數,細節的小字和註釋成了脫身之計。在今日世界,即便是公開的承諾,也可能被法務部門找出種種理由來規避責任,民間更是充斥著欺騙與虛假。
那結果會是怎麼樣呢?倘若有人認為,只要對方無力制裁,公權力無法追究,最多損失一點信譽,便可高枕無憂、持續獲利。那麼,請再次思想這句警示:「災罰如苦菜滋生在田間的犁溝中」。災難不一定會是突如其來的審判,而是從細部開始、無法根除的內在腐敗。
還有、什麼又是伯亞文的牛犢呢?伯亞文就是伯特利,伯特利的原意是「神的家」,這明明是個好名字,為什麼不用呢,去改用什麼伯亞文?原來伯亞文是罪惡之家的意思。那這就是先知的一種戲虐的稱呼,意思就是你不配用「神的家」這個名,因爲他們、就是前面拜牛犢的那些民。
先知續說「崇拜牛犢的民、和喜愛牛犢的祭司」都要失去他們的榮耀,那些在他們作了拜假神的惡事之後,暫時還保有從神那裡得來的好處必要失去,榮耀就要離開他們了,他們就要爲此、還有其它的事而悲哀了。
這些牛犢因爲是含金、或是用金所製成的,還可以被帶到亞述,給耶雷布王作爲進貢的禮物。這看起來是很榮耀的禮物,但那其實是以色列人的恥辱;他們應當是敬拜神的,卻將自己敬拜的偶像來獻給外邦王,那是他們自己的羞恥。
至於撒瑪利亞,她的王必滅沒。這也是先知的預言,此處的預言也都很直白了,大家也都讀得懂,主打就是一個毀滅和敗壞,不但是毀滅,而且是無人的荒蕪,這裡說「荊棘和蒺藜必長在他們的祭壇上」也就是有許久都不會有人獻祭了。
如果是如此的荒蕪,都沒有人,那麼當他們滅絕,他們倒地而死的時後,那麼誰來爲他們收屍呢?沒有,他們連收屍和爲他們辦喪禮的人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要向山呼喊「遮蓋我們!」,以及對小山說「倒在我們身上!」。
當有山石覆蓋在他們的屍體上時,最起碼他們不會曝屍荒野,被太陽曝曬,被野獸將他們的屍體叼去拖走;有山石泥土將他們屍身覆蓋,這樣也不用有人收屍了。這是何等絕望之語啊。
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沒有王 (何 10:1)
何西阿書十章:1 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樹,結果繁多。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壇;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麗的柱像。 2 他們心懷二意,現今要定為有罪。耶和華必拆毀他們的祭壇,毀壞他們的柱像。 3 他們必說:「我們沒有王,因為我們不敬畏耶和華。王能為我們做什麼呢?」
轉眼我們來到了第十章,開章的第一段話並不說那是耶和華的話,倒像是從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過往一段時間之中,以色列人中所發生的事;他首先說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樹,這絕對是一幅美好的景象,我們可以想像是產業豐富,人口也越發加增,也就是果子增加。
人口增加,土地肥美,當然以色列就越發是物產豐富,日子可以變得更好。當人們日子過得好,嘗過了好生活之後,就希望好日子能夠延續下去,所以他們也祈求,祈求神能夠常常並長久的保守他們、從收成到家庭到身體的健康。
人們感謝神過去的保守並祈求神繼續的保守,這是應該的。照理說,以色列人既然是神的子民,那麼他們敬拜讚美的對象自然應當是耶和華神吧?然而卻並非如此,以色列人長久在迦南地過上滿美好的生活,他們已經覺得這一切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有一天他們從外邦人當中聽到了還有豐盛之神(例如說是巴力)可以常保人的生活豐盛;在各代之中,總是有以色列人願意查驗一下、試試看,而結果通常會是有人生活變得更好,他們就大肆宣揚(那些並沒有變好的人大約都保持沈默)於是就一傳十、十傳百,信的人就更多了。
其結果就是如此處的經文:「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壇;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麗的柱像」這裡所說的柱像並非是以色列人堆石成柱 用以紀念神的石柱,而是用木頭和石頭加以雕刻後使其成柱狀的像,那是起源於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的假神信仰。
而祭壇呢,在本書中也提到猶太聖殿當中也有祭壇,那是按照律法去獻祭的祭壇:而在這裡所講到的祭壇則是用於獻祭給假神巴力的祭壇。那麼當以色利民當中的祭壇和柱像有所增添、那就是他們拜假神,或者說是淫亂就更加增了。
雖然是如此,以色列人還是有人敬拜耶和華,就算是在亞哈王的世代敬拜耶和華神的人數到了一個新低,神曾經對以利亞說「國中未曾向巴力屈膝親嘴的人,尚有七千人」那應該是以色列人當中的一個低點了。但大多數的時候,以色列人都是心懷二意的。
當然,神是並不要心懷二意的敬拜的。心懷二意、一邊祭拜耶和華神,另外一邊祭拜假神,那依然算是有罪,神曾讓以利亞在迦密山頂上問以色列人「你們心懷二意要到幾時呢?」他沒有得到一個認真的答案,到了這個世代神便要追討這個世代的罪「耶和華必拆毀他們的祭壇,毀壞他們的柱像。 」
這不會是神使用神蹟奇事和超能力來拆毀,讓柱像和祭壇自己蛀蝕或是崩壞;恐怕神是要藉著外邦人,也就是入侵者的手來拆毀,這對於以色列人來講,將會是刻骨銘心的痛,因爲他們不僅僅是拆毀那些像和壇,他們會拆毁一切,包括以色列人的生活。
最後這裡還有一句「他們必說,我們沒有王,因為我們不敬畏耶和華。」這話大約是在何細亞篡了比加的王位之後,以色列人中就有不承認王權的人、就說了這話。當初是人不滿意神的帶領,於是就要神爲他們立王,來讓他們有隨時的管轄。
如今以色列人就連王也不要了,那又是怎麼回事呢?那就是他們要自己作王唄。以色列人就要成為一個心中沒有神、也沒有王的民族,心中沒有任何的敬畏。如此的民,那在天地之間還會有任何的幫助嗎?所等待他們的,恐怕就只有苦難了。
2025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先知定罪以法蓮 (何 9:14)
何西阿書九章:14 耶和華啊,求你加給他們——加什麼呢?要使他們胎墜乳乾! 15 耶和華說:「他們一切的惡事都在吉甲,我在那裡憎惡他們。因他們所行的惡,我必從我地上趕出他們去,不再憐愛他們。他們的首領都是悖逆的。 16 以法蓮受責罰,根本枯乾,必不能結果,即或生產,我必殺他們所生的愛子。」 17 我的神必棄絕他們,因為他們不聽從他,他們也必漂流在列國中。
在前一篇中,我們介紹了先知記載了主耶和華所說的話,主的話似乎是回顧了祂與以色列的關係,從他們的列祖、好似春季初熟的果子那樣、也就是美好的。然而那段溫柔的回憶一轉,馬上提到以色列的悖逆,使神不得不宣告審判:「以法蓮如推羅栽於美地,卻將自己的兒女交給行殺戮的人。」
此時主的話語似乎是告了一個段落,先知何西阿就有機會加上一句話,也表明了他內心深處的兩難。他會是怎麼說的呢?這對他來說是為難的,他會認同耶和華看到以法蓮的罪惡、以致於民不成民;但是他自己也是以法蓮的一部分,那麼他應不應當顧及同胞之誼呢?
我們看到他說了一句:「求你加給他們,使他們胎墜乳乾」這句話乍看起來是殘酷的咒詛,但若從上下文來理解,先知實際上是在為同胞向神求「更少的痛苦」。爲什麼呢?因為若按照前節的預告,孩子長大後卻要被交在殺戮者手中,那痛苦將遠比早夭更深。倒不如在尚未成形、或在嬰孩期時結束,反而免去更大的悲哀。這是一個心碎先知的禱告——既承認神審判的公義,又希望百姓少受些災難。
那麼,先知這樣的祈求、神會不會同意呢?下面神回話了,只是我們看起來、似乎是神在喃喃自語了,只是在其中似乎也呼應了先知的祈求。神是從以色列人開始犯罪的地方、也就是犯罪之源來講起的。
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的地方是在但以及伯特利,但是這裡所說的:所有的惡事都在吉甲。在約書亞記的時候,吉甲是以色列人搬運了十二塊石頭立起爲証的地方,接著以色列人又在吉甲守割禮,後來眾百姓又到了那裡,在耶和華的面前立掃羅為王,怎麼說吉甲是以色列人行惡事的地方呢?
其實吉甲這個地方並非是什麼大惡或是不吉的地方,但是連接到上一篇當中我們所講到的少年人離家叛逆的例子,那麼吉甲這裡就是一個轉折點,所關鍵的事件恰好就是我們剛剛才講到的:以色列人要求自立、也要有自己的王。
在此之前,在士師的年代,以色列人並不是沒有幹壞事,我們前面所說的第九節基比亞的惡事,就是在士師的時代所做的。但是那就像是兒童頑皮,也會做出壞事,只是在那個時代,以色列人還沒有衝撞抵抗神。
只有在以色列要求自立爲王之後,那麼以色列人就會想著:這是要討神的喜悅還是要討王的喜悅呢?後來掃羅又因非利士人的攻擊,在吉甲等候撒母耳要來獻祭;而掃羅因爲怕民不耐等候、會離開他,王就代替撒母耳獻祭,這在神的眼中是極大的惡事。
掃羅王視獻祭這個儀式重要過於順從,就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命令。耶和華就要因此中斷掃羅家的國位,不讓他們永永遠遠作王,也才有了那一句「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因為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假神和偶像的罪相等。
這些罪還是會有後果的,而現在似乎到了要付出代價的時候了;神要從他所賜的土地上趕出以色列人的後代、也不再憐愛他們。並且祂要使以法蓮受責罰,從根本上枯乾。看來還是回應了先知的祈求,有些後代就不要來到這個世上了。
只是有些人還是會有生產和生出後代,但是神又說「即或生產,我必殺他們所生的愛子」這是何其可怖又灰暗、且不帶有希望的景象,如果人沒有後代,那就好比在源頭處扭緊了水龍頭,那水流勢必就會停止了。
最後先知補上了一句他自己的話,這次、他自外於以法蓮之外了,他稱以法蓮民為他們:「我的神必棄絕他們,因為他們不聽從他,他們也必漂流在列國中。」這就好像是先知為以法蓮給定了罪。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憶與以色列的美好 (何 9:10)
何西阿書九章:10 主說:「我遇見以色列如葡萄在曠野,我看見你們的列祖如無花果樹上春季初熟的果子。他們卻來到巴力毗珥專拜那可羞恥的,就成為可憎惡的,與他們所愛的一樣。 11 至於以法蓮人,他們的榮耀必如鳥飛去,必不生產,不懷胎,不成孕。 12 縱然養大兒女,我卻必使他們喪子,甚至不留一個。我離棄他們,他們就有禍了。 13 我看以法蓮如推羅栽於美地,以法蓮卻要將自己的兒女帶出來,交於行殺戮的人。」
前面我們看到神誓言要追討以法蓮的罪惡,並預言了以色列人悲慘的命運。在上一段的最後,第9節說「以法蓮深深地敗壞,如在基比亞的日子一樣。耶和華必紀念他們的罪孽,追討他們的罪惡」說到這裡,是不是就應該無話可說、不再有回旋的餘地了?
我們不願意看到親人吵架甚至是相恨,然而在這個世上,在人與人之間,當衝突僵到極點,雙方的交互往往只剩下一個向下的死循環、與越走越遠的關係;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再深的情誼,一旦破裂,也可能多年互不往來。
但若要打破這樣的僵局,往往必須由那位生命更寬廣、心裡更加柔軟和包容的一方來主動的打破這個僵局, 這才有可能來打破這個死循環。當然、在人與神之間,那個更寬宏的生命,也願意「第一次也願意第一百次先開口」的,只能是神。
於是主又以溫柔的語氣說了此處的這些話,祂說到祂初見以色列的情景;這裡不只是回憶,更是深情的訴說。神記得祂初遇以色列時那種清新、純真,如同在荒漠中突然遇見一串豐滿的葡萄,是意料之外的喜悅;又如無花果樹初熟的果子,是嫩而珍貴的,是令人疼惜的
又繼續的回憶下去,從兒童期初入少年期,人的思考、知識和認知開始萌芽,那好學奮發勤奮的孩子亦是值得我們的愛、值得我們的疼、值得我們額外的花工夫去幫助他、扶植他。直到某一刻,孩子學壞了,交了壞朋友。原來可愛的孩子怎麼學會去傷害他人了,那一刻就是痛心的時刻了。
巴力毗珥的事件發生在伯毗珥,這事有被紀錄在申命記第三,四兩章中。那是在約但河東北出口處約有十哩的地方,是外邦人敬拜巴力毗珥的地方。他們自己行淫亂,爲了自己刻了有男有女形象的偶像,而以色列人中卻有模仿他們的。
那就是敗壞的開始了,在以色列人之中,自此就斷斷續續的就有人拜巴力,一直沒有斷過,一直到了北國以色列期間,拜巴力變得十分興盛,甚至我們看到亞哈王專心的拜巴力,全國的人民都在效法王,以色列人中甚至是少有人還紀念耶和華的了。
這就好像是家中的孩子,交到了壞朋友,開始學會逃課、逃學,沾染上了壞習慣。本來還在暗中行的、比如說學抽煙、學賭博,一剛開始還偷偷摸摸的,後來乾脆是逃課和逃家,乾脆是出去混社會,更加的墮落和放蕩,這就是以色列人的景況。
所以神要預言,神要咒詛,他說以法蓮人啊(以色列人中掌權的族裔)他們的榮耀比如飛鳥飛去,本來他們地的生產豐碩,家族昌盛繁衍,這些都是耶和華的賜福。到現在他們既然離家和壞朋友鬼混,那麼在家中所享受的一切福份就不能再享了。
並且離了家庭的保護,那麼他們就要直接面對各種的危險,甚至要受到懲罰;神說他們「縱然養大兒女,我卻必使他們喪子,甚至不留一個。我離棄他們,他們就有禍了。」本來是如同栽於美地的作物、那般的昌盛美好,
推羅曾是富庶、美麗、有名的城邦,如同被精心栽植在沃土中的佳美之樹;但當它落入外邦之手時,也終至殞落。以法蓮亦是如此:本被神栽種在美地,卻因離棄神,最後只能「將自己的兒女交在行殺戮的人手中」, 這段預言像是神的嘆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