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種什麼、收什麼 (何 10:12)

何西阿書十章:12 「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現今正是尋求耶和華的時候,你們要開墾荒地,等他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 13 你們耕種的是奸惡,收割的是罪孽,吃的是謊話的果子。因你倚靠自己的行為,仰賴勇士眾多, 14 所以在這民中必有鬨嚷之聲,你一切的保障必被拆毀,就如沙勒幔在爭戰的日子拆毀伯亞比勒,將其中的母子一同摔死。 15 因他們的大惡,伯特利必使你們遭遇如此。到了黎明,以色列的王必全然滅絕。
 
種什麼、收什麼,這是幾千年來人與大地的相處所學到的智慧教訓,種的是草籽、你不會收到麥子;種的是蒺藜,那等它們長出來,也就只能是那些會刺人的東西;人不能夠幻想蒺藜能夠結出肥美的麥穗,讓我們得飽足。
 
這個道理是可見可驗證的、我們也懂得;當主說「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我們就無條件的接受了,但是細想,公義和慈愛是因和果的關係嗎?其實這話能夠成真那是因爲有神在中間作保的關係,公義和慈愛都是神的本質,神應許我們我們若是行了公義、那就靠近的神,也會受到了神的慈愛。

從栽種到收成是要經過等待的,當有人可以選則以公義待人或是以奸詐對待他人時,他那時還有得選,那時他可能也不是立刻需要神的慈愛;以公義待人,自己就不能佔人的便宜,以奸惡待人,可能無需等待,立刻就能從人身上取利,像是許多的詐騙集團那樣。
 
那麼人們應該是要怎麼選呢?特別是12節還說「你們要開墾荒地,等他臨到」如果還要從開墾荒地開始,那是要等待多久呢,如果是要等待主來,那可能在我們的這一生都看不到那春雨降下來,那我們是要怎麼選呢?
 
這就要看你對於生命的認知是什麼了。如果人的眼光短淺,也看不透生死,只見到今生的人,那選擇公義可能就是選擇無果的等待;而對於我們這些信神的人,雖然等候也是需要忍耐的,但是我們知道:冬天總是會要過去,春天難道還會遠嗎?
 
只可惜在當時的以色列人,就如主所指出的:「你們耕種的是奸惡,收割的是罪孽,吃的是謊話的果子」那就是以色列人所行的事,爲了近利,以色列人依靠自己,想著他們有眾多的勇士,這也就是說他們要選擇暴力與爭戰。
 
而這樣的選擇真的是智慧的選擇嗎?你的人口眾多勇士眾多,難道別人就會少嗎?以色列原本是地區的強權,但是從此以後,以色利所要面對都是世界級的玩家,是更加龐大的帝國,依靠力量還能讓他們走多遠呢?
 
果然,在其後的日子,我們見到了鬧嚷之聲(也就是戰爭的聲音)在國中發出,以色列的保障被拆毀。在14節當中,主提到了一個地名「伯亞比勒」被拆毀,這是馬拿西支派的地方,是基列的一個城,要靠近巴珊:這個沙勒幔大約就是亞述王撒縵以色(727-722)向撒馬利亞進軍時,所發生拆毀伯亞比勒的慘事,主特別的紀念了一件母子一同摔死的慘事。
 
主說伯亞比勒會遭到如此之災、也是因爲他們先前所栽種的惡,而他們的惡(還有伯特利自己所栽種的惡)也必要使伯特利人,以及你們(以色列人)要遭遇到如此的災禍。這些都不是徒然的,而是你們自己先前所栽種的所結的果子。
 
而最後呢,就是以色列國的滅沒。這裡有一句「到了黎明,以色列的王必全然滅絕」這句話也是一個雙關語,一則是預言這件事將要發生在不遠的未來,另外也是不是預言了這件事所要發生的時間,就是在某一個早晨的黎明。
 
以色列人依靠自己武力的行爲,在歷史的洪流中來看、是注定要失敗的選擇。唯有選擇仁義與信靠神的文化卻是可以穿透和影響帝國,直傳到永永遠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