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11章:1 黎巴嫩哪,開開你的門,任火燒滅你的香柏樹! 2 松樹啊,應當哀號!因為香柏樹傾倒,佳美的樹毀壞。巴珊的橡樹啊,應當哀號!因為茂盛的樹林已經倒了。 3 聽啊!有牧人哀號的聲音,因他們榮華的草場毀壞了;有少壯獅子咆哮的聲音,因約旦河旁的叢林荒廢了。4 耶和華我的神如此說:「你撒迦利亞要牧養這將宰的群羊。 5 買牠們的宰了牠們,以自己為無罪。賣牠們的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我成為富足。』牧養牠們的並不憐恤牠們。6 耶和華說:我不再憐恤這地的居民,必將這民交給各人的鄰舍和他們王的手中。他們必毀滅這地,我也不救這民脫離他們的手。」
看到了這裡節錄了這麼一大段的經文,一眼之下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那我們從地名開始來解,何處是黎巴嫩,何處是巴珊,查考一下這兩個在文中的遭難毀滅之地,看看能不能找出點線索;時光會流轉,但地點大約總還是不變的。
黎巴嫩是在以色列北部,以前是北國的所在之地,現如今是黎巴嫩政權的控制之地;而巴珊地,也原是以色列的瑪拿西支派所在之地。黎巴嫩地盛產樹木,特別是著名的香柏樹和松樹;巴珊也是盛產其它的樹木,例如這裡所說的橡樹。
那麼在神的話語當中,火燒滅了香柏樹,巴珊的豐茂樹林也倒了,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又說了有牧人哀嚎的聲音,又有少壯獅子在咆哮,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恐怕並不是太好,講的應該就是以色列人的遭難吧。
用自然資源的災難來比諭以色列人遭難,然而這是爲什麼呢?到目前並沒有說,而在此之後,神說了一連串如謎語似的預言。先是告訴撒迦利亞說:你撒迦利亞要牧養這將宰的群羊,可見這就是要發生在撒迦利亞當代的事情,而羊群當然是指著以色列的百姓。
和羊群的命運相關的共有三種人,一是在撒迦利亞接手之前、牧養羊群的牧人;牧人並非是主人,只不過是打工的,而原先的主人就是原主人,他要把羊群給賣了出去;還有買了羊群的,他則是要宰牠們要吃羊。
那麼怎麼來看這個景象呢?牧人就是講以色列民中的宗教人士,他們沒有盡到該盡的責任,因此神才要興起撒迦利亞來牧養這群將宰的羊。而賣他們的呢,還在那裡讚美耶和華,他們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我成為富足」
這些賣了群羊的、已然成了富足的了,他們自己過上了好日子就讚美耶和華,那麼神聽到了這樣的讚美又是何種感受呢?這所指的便是從被擄歸回後一直到耶穌時代的各宗教領袖嗎?要知道從波斯到羅馬人統治的時期,帝國的統治者讓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和族長都過上好日子,換得這些領袖們的順服。
這些宗教的領袖本來應當要向以色列的百姓傳講神的國、他們是神的子民;但是他們並沒有如此的做,並不教導他們這些,百姓們因此也並不期盼彌賽亞的來到。因而等到主來的時候,他們只剩下順服該撒,反而對著統治者說「我們只有該撒,沒有其他的王」
而買他們的自然就是從波斯到羅馬帝國的宗主了。買主買了群羊之後就是要吃羊喝羊的了。他們不在乎以色列百姓是否有好好的敬拜神,是否有十一奉獻;他們該徵稅的徵稅,該要人服勞役的也要服勞役,你們要敬拜神是你們自己的事,帝國所需要的可一點也不能少。
那神要怎麼看待這時間的以色列民呢?這就要看第六節了,神說:我不再憐恤這地的居民,必將這民交給各人的鄰舍和他們的王手中。這就是神對這些以色列百姓的放任態度了。不但是放任,並且神要毀滅這地,也不救這民脫裡他們的手。
這也就是說神並不救百姓脫離統治者的手了。這就是神告訴撒迦利亞,他所要接手的百姓就是這樣,這是他們的命運,從撒迦利亞寫下預言開始,到下面的數百年,甚至在許多百姓尚未出生以前,就已經預告他們這幾代人的命運了。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以色列百姓的命運(亞11: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