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憂愁與懊悔(林後7:8)

哥林多後書七章:「6 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 7 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8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 9 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 」
 
這一段又講憂愁又講到懊悔,到底是在講什麼呢,怎麼會是出現在聖經之中呢?原來是先前哥林多教會所行的多有不對之處,保羅就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書信對教會多加指責,就是我們在前面所提及的「流淚的書信」,保羅的書信說是給哥林多教會與眾聖徒的,但其實那實際上是給教會的監督以及執事的,告訴他們某些事當如何處置,但是他們沒有馬上照辦;保羅說他寫了這部書信以後,甚至自己懊悔、因為回想其中的斥責可能太過嚴厲;
 
在第8節中保羅就寫到: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就是指這封斥責的信是叫哥林多教會的人憂愁的,保羅自己都為這封斥責的信而懊悔,因為後來想想可能覺得可能其中的言辭太過嚴厲,就自覺懊悔;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想問,如果是出於神的感動、那我們事後會懊悔嗎?
 
特別是出於神的斥責,寫信的人事後是非常可能會後悔的,我自己就常有這種經驗;常常受聖靈感動所寫下的斥責,到了後來再想想可能感到太不近「人」情了,那就想拿回來改一改,改成比較符合人情,比較符合對方的身份地位;例如聖靈感動先知拿單去斥責大衛王,如果拿單是在被感時先寫下講稿的話,他可能在出發前會想到所要面對的對象是王,那就要把稿子再改改了;
 
當聖靈感動先知寫下訓斥的話語時,聖靈是以神的身份來斥責、對不對?但是當先知要把這封信發出去時、或者是發出去以後,那麼先知總是會以人的身份再想想,可能就會覺的太過,因而產生懊悔;我相信保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而覺得懊悔的;
 
事實證明保羅原先嚴厲的斥責是對的,因為他這裡寫著:「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如今不懊悔的原因是因為哥林多教會因著保羅這封措辭嚴厲的信而生了憂愁,又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了;第9節當中的這個哥林多教會的懊悔和前面保羅的懊悔並不一樣,但是這種懊悔卻是基督徒生活當中重要的一環;
 
保羅甚至說他們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可見我們應當要為我們的過犯擔憂,為能夠攔阻我們的不順從以及靈裡的怠惰而擔憂,因為這些是於我們有虧損的。保羅在第9節的句尾寫了「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就是指他們把使徒的交託給辜負了、就要因為使徒而受虧損;
 
這是指教會的牧者或者領袖,可能會因為除了他們自身問題之外的事情而受虧損;平信徒是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後5:10);而牧者呢?除了要按他們本身的善惡受報,還要為所交付給他們的(看顧弟兄姐妹)而受審判;雅各書3:1「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做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
 
好在哥林多教會懊悔了,那就是知錯能改的懊悔!不要以為哥林多教會是世上唯一會犯錯的教會,許多教會都會犯錯、因為我們都還是罪人,只不過是被揀選要來重生的罪人而已;我們不要表現得如同我們已經是完美了那樣,如果當我們有了毛病被人指出來就好像是被人冒犯了那樣,這樣不但是阻止了我們的進步,也顯示了我們的自義;
 
哥林多教會初次被保羅提醒時並沒有即時的改正,這才有了保羅再寫了流淚的書信,以嚴厲的口氣叮嚀他們改正;好在他們到底是由憂愁生出懊悔來、也更改了;神就塗抹了他們的過犯,連那封流淚的書信都沒有被留傳下來,我們今天也並不知道他們到底是犯了何事,這都是上帝的恩典;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