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神學不能只教成功

在教會中我們總是喜歡教導人關於 大衛王,所羅門,以利亞這些成功的例子,不是嗎?人人都喜歡聽成功的例子。這就是為什麼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雖然言行不端、但差不多每個男人都愛看他的故事。耶穌基督來到世上,一直到祂被釘在十架上上,就連跟在祂身邊的門徒們都以為祂要在地上作王,得著以色列的政權。一直到祂昇天、們徒們接受從天而降的聖靈後,才慢慢明白神的國不是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的。神的成功和我們所想像的成功是有差距的。

人所想要的成功是建立在搶奪有限的資源上、要我的意志得到彰顯而非你的。一個人的成功就意味著有別人的失敗,成功越大就有越多其他的人失敗。當大衛打敗哥利亞時、歌利亞失敗了;當歌利亞在掃羅王陣前罵陣時,也有數萬以色列士兵不敢出戰。所以當大衛打敗歌利亞時是獲得很大的成功;因為他作到了幾萬人都作不到的事情。

我們不能只看人世間的成功、從失敗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學的到更多,大衛在每一次失敗後,他都迅速的重新抓著神的心意,這才是他最值得我們學習、成為合神心意的人。教會不能只教我們如何處成功,台下不可能坐滿的每一位都是大衛王,因爲每一位大衛王都需要很多被壓在下面的人。教會應該要教會人們怎麼處失敗、處在低谷卻仍然仰望神才是最重要的。

偏缺的教導是最可怕的。今天很多牧者為了照顧出席率,專門挑大家喜歡聽的來講,結果講台上充滿大成功的例子。結果最後給會眾的教導是偏缺的。在美國很受歡迎的成功神學牧師 Joel Osteen 就說他不會講罪和地獄,因為聖經裏還有很多可以講的;這樣一說結果在他的教會裡贏來台下一片掌聲。但問題是不懂罪與認罪的基督徒怎麼算是真正的基督徒?地獄的存在也有警醒我們的功能。會不會許多他的信徒至今不明白耶穌的道是要悔改認罪的道?

就在我寫這篇的今天,我還聽一位牧者在宣講了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得喜樂的。這句話本來是沒有錯的,在聖經裏確實好幾處要我們要喜樂。但是接下去他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如果信主不能讓我們得著喜樂的話,那我們信主還有什麼意思呢?'" 這一句我相信是出自他心底的話、其實就道出了成功神學真正的危險之處。我們信主應該是基於主祂就是主,不管有意思沒意思我們都要信,而且要堅信。約伯在經歷過不可能有任何喜樂的景況之後反而說出:"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我親眼看見你。"。這表示他信的更深了。神也最終加倍的祝福約伯。

我們要得著神國裡成功的要訣便是要肯行在神為我們預備好的道路上,無論那是什麼樣的道路。是高山是低谷、只要我們按主的心意行了便是成功。而不是只肯行在合乎我們心意的道路上。如果我們一味要求主讓我們走我們自己想走的道路,那恐怕終有一天主會放手任憑我們去走我們自己選的道路,如果是那樣、我們就和神的國沒有份了。

由世界(中心) 到神的道路是艱難不好走的, Labyrinth of Catholic church

何耀珊按牧 (短)

華人基督教界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便是:新加坡最大的教會城市豐收教會(City Harvest Church)的創立主任牧師康希、以及五位教會的執事被新加坡法院以背信、以及其它的罪名被宣判有罪。這件從2012年就被調查的案件指向教會挪用信徒的奉獻,用複雜的手法將錢轉而支持康希的妻子何耀珊的演藝事業。

原來何耀珊是福音歌手,但從她最近新的作品看我要對這個稱號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已經聽不出是福音歌曲了。城市豐收教會信徒奉獻的近兩千萬美元、無疑的是去支持了一個不管從商業角度或者是從傳教的角度看、都是成效不彰的音樂事工。這也和當初募款所提出的緣由不同,不管教會怎麼解釋,法院都不採信,也不該採信。

這件事給城市豐收教會帶帶來財務以及名譽的雙重損失,然而該教會在宣判前幾日(10/19/2015),城市豐收教會還作了一件、我認爲更有損整體教會名聲的事:就是幫何耀珊按牧。將牧師的名號為了不純正的原因給了何耀珊。這在新加坡也許還有人看不明白,但在台灣政界已是常用的辦法,就是老公準備要入獄,老婆接著出來撐局面,會不會是他們還放不下教會可觀的收入?會不會還想要保有影響力?這真是很壞的見證,希望參加城市豐收教會的弟兄姊妹們早點醒悟。離開這個被謊言、金錢、以及今生的驕傲污染的教會、回轉歸向耶穌基督的真道。

天價製作的新歌 MV link China wine, 大家自行判斷

 

 

與主一同得勝 (3)

主耶穌基督已經得勝了,在父神寶座的右手邊得享眾天使的敬拜,在榮耀中被彰顯。我們身為基督徒在哪幾個方面可以一同的與主得勝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主與我們親密的連結
主和祂的跟隨者之間是一種親密的關係,在聖經裡有葡萄樹和枝子的比喻,表示我們和基督是聯結在一起的,中間不再有布幔隔開。那是何等親密的連結比喻,好像在葡萄樹與枝子當中有水分和養分在流動,我們和主當中也同樣的有靈在流動。藉著聖靈,主可以將祂的恩典、能力、與感動傳導給我們;主也明瞭我們的心思意念與需要。沒有因為罪將神與我們隔開。這天大的恩典、是在主得勝復活之後向父祈求所賜下的;是要我們藉此可以做更大的事。這是何等的恩典,何等的福份!

幫助我們悔改與不再犯罪
耶穌勝過魔鬼的試探之後,祂便開始出發傳道,祂首先所傳的道便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見馬太福音4章17節)在地上傳道三年半之後爲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神使他死裡復活。在主昇天以前,祂為我們求來聖靈。聖靈不僅賜給我們力量與能力,祂更讓我們可以反省知罪、能夠抵擋魔鬼、更有能力悔改。這原來靠我們軟弱的自身是做不到的。從摩西得到法板之後的世世代代人差不多都失敗了。但我們因著主復活的得勝我們可以有這種幫助,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從罪中得勝,與主分享祂的榮耀。

主的愛臨到我們,給我們力量
當我們在這世上遭遇到種種的不順利,有憂慮有悲傷難過的時候,主的靈與我們同在。祂安慰我們的心,並且告訴我們,祂已經戰勝這世界,天上地下一切的權柄都已經賜給祂了。以祂自己得勝死亡權柄的例子、告訴我們不需要憂慮、告訴我們有權柄可以勝過魔鬼,祂並接過我們的重擔。並與我們同在一同走過那死蔭幽谷。我們知道在這世上我們不再孤單無助,不再孤身一人,因為有主的愛真實的與我們同在。因著祂愛我們,不僅我們覺得自己被愛,我們也有能力再去愛別人,傳揚主的愛,這在世上是沒有其他宗教可以做到的。

主的能力與恩典爲我們成就
主的能力不僅彰顯在信心以及關愛的層面上,祂也真的常常與我們同在,在實際的生活上幫助我們。無論是身體上的醫治,生活中的幫助,或者與我們同工於神國的事工。我聽過許許多多的見証,自己也親身經歷過祂的大恩典,如果有感動將來再把它們寫出來。雖然說我不走成功神學的道路,但主有的時候的確保我們的衣食無缺,有屋住、有衣穿,讓我們不至於羞愧。在神國的事工上,多多少少的教會被興起,有多少牧者得著供應。這些神對我們物質上的恩典,也是我們與主同在的得勝。

基督徒追求與主一同得勝,是要請主在我身上先得勝,幫助我活出主祢的樣式來;而不是先求主幫助我在我想要的事情上得勝。 今天很多牧者應該慚愧,因為他們用世間的得勝來吸引人信主,又不引導人走耶穌得勝的道路。如果這些信徒日後以是否在世上得勝來檢驗主,他們的信心很可能會受到考驗,這反而是作了魔鬼的工作。我們今天作主的僕人作主的事工,一定要謹守真道,真實的傳講神國的福音,才是忠心良善,不會給惡者留地步。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耶穌的得勝(2)

大家都知道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從死裡復活、 戰勝死權;終於天父把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了祂,這是何等偉大的得勝。到底耶穌的得勝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又有什麼啟發呢?我們做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們又可以從耶穌的得勝學到什麼呢?

耶穌是在眾人面前著羞辱,在神面前得勝。祂是謙卑的神羔羊。

耶穌甘願降生為人,生在卑微的馬槽中,三十三年後又願意揹負我們的罪、走十字架的道路。祂溫柔謙卑、不張揚,騎驢駒子進城,祂被鞭打、受羞辱、被世人輕看,在罪人列中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得勝從死裡復活,也不在人前張揚、弄個記者會先搞到萬人皆知,也不叫人來敬拜下拜,祂是神謙卑的羔羊。我們做為耶穌的跟隨者,理當學習祂的樣式;我們要得勝的,也不需要希引眾人的眼光,要學習耶穌謙卑的榜樣。

勝過世界的轄制,專心事奉神

當耶穌禁食四十晝夜後,魔鬼就拿世界上的榮華來誘惑祂,耶穌連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祂的心裡只有以天父的事工為念。耶穌在地上行走做工的時候甚至連錢袋都不帶著(猶大帶著錢袋)。如果基督徒滿腦子想的是世上的榮華富貴,那又怎麼能容的下神的國度?怎麼樣學耶穌的樣式?如果我們要的得勝是成功、發財、名譽、地位,那何必耶穌走十字架的道路為我們贏來救贖?我們又怎麼樣向走上十字架的主、求這樣以世界性為念的祝福?

勝過肉體的軟弱、沒有犯罪,勝過罪,但為我們的罪被獻為祭

耶穌雖然和我們一樣有一個軟弱的肉體,沒吃東西會餓,被打了會痛,被殺了會死亡。但是耶穌沒有以肉體的軟弱來做為藉口,開始犯罪。沒有說因這自己有莫大的能力,就講這些能力用在自己的益處上。禁食禱告祂也一樣會餓,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也沒有召來天使天軍來自我解救。相反的,祂就定意爲我們而死了,爲我們的罪成為贖罪祭。所以耶穌勝過的是罪。今天我們在地上呼喊要得勝的信徒或教會,大概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是想要挑戰不犯罪(沒有說一定會成功,但至少去挑戰)。其他想要得勝的項目很多都是有問題的。

勝過死亡權柄,對救恩充滿信心

人活在世上的另一個軟弱便是擔憂和恐懼。我們會擔憂和害怕各種事物,但其中最大的恐懼便是死亡。耶穌在世上有許多的教導便是叫我們不要擔憂,神會供應我們所需。 他自己最後以己身做示範告訴我們即使是死亡的權柄也是可以戰勝的,讓我們對上帝的救贖要有信心。這就是給我最大的盼望。如果有什麼得勝是不可放過的,那就是我們一定也要因著恩典,戰勝死亡、得著永生。

明天我們繼續講與主一同得勝。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

這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也是少數被記載下來的耶穌的禱告詞;我們所熟知的主禱文不是耶穌自己的禱告,而是耶穌教我們如何禱告的範例。讓我們好好看看耶穌禱告的背後。

當時在前面等待耶穌的是非常殘酷的鞭打,十字架的刑罰以及羞辱。耶穌雖然是道成肉身,但因為神也讓祂能夠體會到人所有的軟弱與痛苦,況且神是不能受人的刑罰的,所以耶穌的神性在那時必要離開耶穌的肉身,這也是耶穌所不願意的。所以耶穌要幾次懇切的禱告,求神把這杯挪去。懇切到汗珠如血點般落下。

但是耶穌又明瞭這十字架的刑罰是偉大救恩計劃重要的一部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馬太福音第十六章23節中記載著當彼得說耶穌不可去受審、被殺時,耶穌斥責彼得: " 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所以耶穌第二次禱告時便說: "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祢的意旨成全。"。這是耶穌順服父神的表現。

很多基督徒在禱告的時候,常常會忘記了求問父神旨意的重要。我們開口就祈求內心平安,潔淨,這還是好的禱告;還有更多的基督徒,上來就求能得幫助過自己過不了的關,例如工作順利,建康好轉,家人聽話。我不是說我們不能求這些,耶和華向我們所懷的,本來也就是賜平安的心意。但我們禱告,常常就是先讚美神,再講出自己的需要,接下來就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就這樣結束了我們的禱告,連一點讓神表明祂心意的時間都不留。

至於那些求升官、發財,諸事順利的基督徒,他們的禱告基本上和外邦人都沒有什麼不同。和別的宗教不同,我們的神是一位活神,我們有物質上的需要,我們的父在我們開口禱告已先,就已經知道了;其實我們不必禱告那些。因為我們的神是活神,祂也有祂的心意想向我們顯現,希望我們能夠用心聽。

那你說:我不是先知,我聽不到神或和是聖靈向我說話。其實我相信每一個有心的基督徒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感覺到神的心意,也許不是清楚的得到話語或是異夢異象;但只要你不是一直只顧開口向神求你心裡想求的的東西、之後又匆匆忙忙的結束禱告,我們多留一點時間給神,把這種禱告變成一種習慣,過聖潔生活;時間久了你也必定可以了解到神的心意。

在了解到神的心意之後,如果還不是十分確定,還可以和聖經裡的經文,或是和教中長老的心意相互驗證。因為神是唯一的,祂所發出的意念必不至於衝突。但是如果一但確認,那你就要謹守遵行。這一點是想要神繼續向你傳達祂的心意非常重要的條件。因為如果神向你傳達過祂的心意,而你並不遵行;那麼既然沒有用,神就不會再向你表達他的心意了。

各位弟兄姊妹,禱告不是我們單向的向神開口去索求:因為你是神、所以你要成全我的需要,那好像是撒潑的孩子才會做的事。禱告是我們和神雙向的溝通,我們可以把我們的需要帶到神的面前,同時我們也要留心傾聽神的旨意。最後不要照我的意思,乃是要照神的意思去成全。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馬太福音六章 14節耶穌說: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15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耶穌用這句話來解釋同章經文中第12節主禱文的經文: 免了我們的債,好像我們免了人的債。 這句話簡單易明瞭, 說的也很斬釘截鐵。主耶穌在這裡助詞用的是必,也就是說沒有例外。

雖然說的這麼明白,但很多人,甚至很多基督徒卻做不到。人得罪了你,你真能饒恕那得罪你的人嗎?配偶或是男女朋友和你吵架,相吵無好言,可能對方得罪了你,那你要多久才能饒恕對方呢? 你說:要對方先向你認錯才能饒恕他?那樣子聽起來、好像是對方先饒恕了你罵他的話,又先主動認錯,是不是這樣?。我不好意思再問一句:對方是基督徒嗎?信主有你久嗎、你好不好意思回答我呢?

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我們按照主的心意應該要饒恕他人,但是又常常做不到呢?我覺得問題就在大家沒有急迫感,總覺得還有時間,我只要最後饒恕了他,主最終也會饒恕我的。會有這種拖延的心理。如果說我們越早原諒他人,主也越快原諒我們,我們讓對方等了多久,主也讓你等多久的話,那我們就更有動力趁早原諒他人了,不是嗎?

雖然說並主並沒有啟示我們這些有關時間的事情,但是我們有一刻在自己的心裡、對他人持有怨懟的態度,我們的心就多一刻給魔鬼留有地步;那就可能會對自己造成虧損。況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在心裡不能饒恕對方,就算是恨到牙癢癢的地步,我們心裏的怨恨對於對方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他可以照樣吃的好睡的香。而這種心裡的怨恨只會給自己添堵,造成自己以及與自己親近的人的不愉快而已。

我聽過有位弟兄述說自己的父親,就是在官場上競爭不過對手而一直不得志。並且不得志之後還一直不肯原諒當年的競爭對手。這種情緒不僅影響了他父親,並且連他的全家人都是這種情緒的受害者。偏偏這位當年的競爭者後來仕途十分通達,有時會有機會出現在新聞上。他記憶中的父親常在家中看報紙電視時就會突然的哎聲嘆氣,並且最後還得到癌症,可以說是抑鬱而終。正好像經上說的:"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待得這位弟兄受洗得救了之後,才慢慢的感悟到基督的這種饒恕的教導對我們有多重要。他只願自己如果能早些得救就好了,還可以把這種饒恕的道理傳講給他父親。

各位弟兄姐妹,我常覺得能夠饒恕他人是保持自己的平安喜樂的要訣。不能夠饒恕他人便是我們是否能得到主賜平安喜樂的最大攔阻。當我們在心裡能夠饒恕他人時,主就如經上所說的必能夠饒恕了我們。讓我們不要受到自己怨氣的捆綁,今天就選擇饒恕我們心理不對付的人,坦然來到主前,主必把那早就為你預備的平安喜樂賜給你。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什麼是基督徒的得勝?(1)

很多的教會都會講得勝,這是一個差不多人人都喜歡的詞,我相信你在你的教會裏也聽過幾次。但除非真正明白耶穌到底得勝了什麼,這個概念是很容易混淆的;許多講員在講到得勝時、並非是在教導耶穌的得勝;而是在偷換概念,藉由耶穌得勝的這一件事情,把他想要講的得勝推銷出去。有些甚至於和耶穌的得勝是背道而馳的。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有那些常常被提到的得勝。

基督徒得勝這世界,如果再配合情境、例如在學業上得勝、在工作上得勝、在財務上得勝;當'得勝'被套用於這些事務上面,那差不多就是成功神學了。在這些事上得勝可以說是人人喜歡,基督徒在世上生活也應當爲了主的緣固、忠於在世上的事務,但是我們應該先把忠心的對象搞清楚,我們要的成功是要使主的名得到彰顯不羞愧;而不是反末為主、把世上的得勝看為最重要。耶穌曾說:"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所以我們對於世上的世務、應當是在合理的範圍內、盡力就好。基督徒得勝這世界應該是不受這世界的轄制,不喪失我們的價值觀,是否'得勝'我們交託給主就好。

教會得勝世界,如果再配合教會人數增長、建堂希望成功、打官司希望得到勝利等等的諸事順利,那只不過是把個人的成功學集體化和宗教化罷了。教會和個別基督徒家庭一樣,水管會爆,馬桶會塞,要處理的事一樣是千頭萬緒,我們若是看重在這些世間事務上是否得勝,那豈不是和世人一樣沒有分別?

那你問:教會人數的增長、和建堂的需要豈不是因爲我們傳福音要有果效嗎?我們當然要傳福音,但耶和華鑑察人心,神知道要求這種得勝的教會人、其實是希望教會的影響力增加,和奉獻的收入增加。更多人信主只是順便的再好不過。如果是真心為主作的,那麼你傳了道,那人卻去參加其他的教會、你也應該同樣的歡喜快樂,不是嗎?但許多教會今日都要求十一奉獻只能交給牧養的教會。所以這樣的求裡面還是有私心的。

讓我們先看看耶穌是怎樣得勝世界之子的!  當耶穌在曠野禁食禱告四十天後,魔鬼曾來試探耶穌,他將耶穌帶到一個高處,可以看到世間的榮華,然後試探耶穌(路加福音四章)

5 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他看,6 對他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7 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你。8 耶穌說: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


所以耶穌是怎樣回答魔鬼才得勝的?祂其實是說:"你要我為這些為你下拜?我甚至想都不想,我的心裡唯有以我的父為念。" 這是何等偉大的回答。各位弟兄姊妹,若你或你的教會所追求的剛好'巧合'和魔鬼拿出來試探的事物一樣,那你們想要得到的其實是假得勝;而在主裡是真失敗,心就跟隨了這世界了。

明天我將再講耶穌的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