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智慧的少年與愚眛王(傳4:13)

傳道書四章:13 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勝過年老不肯納諫的愚昧王。 14 這人是從監牢中出來做王,在他國中,生來原是貧窮的。 15 我見日光之下一切行動的活人都隨從那第二位,就是起來代替老王的少年人。 16 他所治理的眾人,就是他的百姓,多得無數,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在這裡智慧王又舉出新的人生例子,王以他的見識舉出一例又一例的人生場景來要人思考。人生當中會有惡路和義路、那你要怎麼選?有人受欺壓而流淚,那你就千萬記著不要去欺壓人;有的人努力工作而遭受忌妒,也有的人坐吃山空,那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你要怎麼選?
 
人間太可惡太麻煩了、那麼乾脆離群索居吧,但是這樣的話如若將來生病、跌倒摔傷都無人照料;一個人孤獨的生活真的就好嗎?我們可能會自以為高人一等,但是我們真的是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比人要高人一等嗎?當我們自以為高的時候,那就是為自己原地設限的時候了。
 
中國古代的君王會自稱為孤或者是寡人,本來這應該是說自己是寡德之人、是自謙的意思;然而一個王日日看見眾人在階下向自己低頭下拜,這個寡人的意思就慢慢的變成唯有我是在這高處,無人能夠與我比肩的義思了;你們看看那一個君王不禁止別的人也自稱為寡人呢?如果只是寡德之人那麼應當人人都可以自謙啊,那就沒有什麼好禁止的才對啊!
 
君王高高在上,似乎任何的決定都會有人支持、也有人要去執行,但是執行後的後果會是如何呢?那最終也是會回到自己身邊,最終全國人民和君王都會得要去承受的;所以君王在作決定時應該要作睿智的決定、為自己和國家負責;我們所有的人也是一樣,雖然影響的範圍要小些,我們還是要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
 
那麼我們真的知道該如何作決定嗎?當然我們不是一生下來就會做決定的,而是我們要看著大人或者是父母在處理事情的時候 是如何的做決定,我們也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懂得如何才能夠為自己和周圍的人做更好和更正確的決定。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懂,我們有的時候也要在遇事之時能夠諮詢其他更懂得道理、更有辦法的人,就算是王也是一樣;如果王聽了那些建議的話,那就是納諫,而如果當了幾天或是幾年的王,就自以為什麼都懂,再也聽不進去諫言,那就成了剛愎自用的王。
 
所羅門在這裡舉了兩個王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是誰嗎?我想他所指的就是掃羅王和年輕的大衛。那時掃羅王已經年老,他就自以為什麼都會,就連祭司獻祭他也都可以自己來,這樣就惹動了神的怒氣,要立另外一個王起來取代他了。
 
而大衛乃是出身於農家,他在家裡原來是放羊的;後來因為機緣巧合到軍中去看望他的哥哥,結果就被派上場要去對戰巨人歌利亞。好大衛,他不慌也不忙,就拿出他平常已經練習熟練的手法,用甩石殺掉了巨人歌利亞,就這樣成了掃羅的將軍。
 
後來因為掃羅嫉妒大衛,就想要殺他,大衛就成了四處逃逸的逃犯;但即使在這個時候,還有許多的人願意跟從大衛。為什麼有這樣多的人願意跟從大衛呢?那是因為大衛賢明,願意把跟從他的人當作兄弟,遇事也並非獨斷專行,願意和大家一同商議;越是這樣,大家就越是願意為大衛賣命。
 
後來大衛接替掃羅做王,這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的事情,但是大衛是否就一直這樣子 一生都不改變嗎?當然也沒有,到了大衛老年,他身邊的朋友也都做了大官或是大將軍;這個時候百姓再有想勸諫的話、那些話還能傳到大衛的耳中嗎?恐怕就不行了。
 
所以我們知道,真的沒有一個王是可以一直維持好名聲的,只要是王執政久了,那就一定會生出一批不喜歡他的人、甚至是有仇恨他的人。所以智慧王在這裡的最後也寫下: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