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第三日到第四日(創1:13)

創世記一章: 11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12 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做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15 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 16 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 17 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18 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 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在天下的水都聚在一處之後,使旱地露出來之後,神的下一個指令,就是要地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於是事情就這樣成了。有人說這裡的順序有矛盾,為什麼?因為要過了第三天,要進入第四天,神才使天上有兩個光體(太陽和月亮)而我們知道,植物是需要陽光的,沒有陽光的話植物是不會生長的,更不要說結果實和繁衍了。
 
所以我相信,第四日的光體出現,並非是到了那時候才造出太陽和月亮來,以及眾星出來,而是在那時,在地表才能看得見兩個光體、以及再稍後、才能夠看得見眾星。像地球這樣不大的行星,都要在太陽系內的太陽穩定了之後才能生得出來,而像太陽這樣的小而又在銀河系邊垂的恆星,則是在銀河系的核心穩定了之後才會誕生和穩定的。否則銀河系的核心起重大的變化,太陽系可能都會撕開來重造的。
 
這就是地球的生成必定在太陽和眾星之後、不會在之前的。那我們要怎麼樣解釋天上的光體是在第四日才出現的、還在植物之後呢?我想這裡的癥結就是在於出現而不是被造。當地球形成之初,整個地球都被包圍在高能的水汽之中,這要到了神的第二日,水汽才能在地表維持在液態。
 
到了神的第三日,水和旱地才能分得開來,可見在此之前,一切的地表都是水汽充分的,可能整個星球都在沼澤的狀態,這樣充分的水汽,反映在天上就是神的第二日所說的 上面的水,也就是雲層,是全球都被終年不散的雲氣所掩蓋,太陽系內的木星到如今還是如此。
 
然而地球上的水都聚集在一處之後、旱地都露出來之後,水汽的濃度就開始降低,雲層開始變薄,使得陽光得以透過雲層到達地面,這樣便有了植物生長的環境。等到了神的第四日之後,雲層才終於薄到可以讓光完全的透穿到地面,這樣就可以先看得見太陽,後看得到月亮,最後才能看得見眾星。
 
當然有頑固的解經者堅決相信神是先造植物,再造太陽和月亮,再造出太陽系以外的點點繁星。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許多太陽系以外的星星,實際上要比太陽還要大得多了,有的我們所認為的星星,實際上是另一個銀河系,可能比我們所在的這個銀河系還要大;而我們所在這個銀河系,光是恆星(太陽)就有兩千億到四千億顆之多。
 
這樣的宇宙你相信是可以在地球出現了以後,再造太陽這個光體,來掌管白宙;再造月亮這個光體(這個光體的意義上和太陽那個光體的意義是不同的,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只是反射日光的。)有了這些光體,地上就可以分出晝夜,定下時間的記號,這是包括節令、日子和年歲都可以區分出來了。
 
而所謂的掌管晝夜,也就是給晝夜定下了晝與夜運行的節奏與韻律,是可以作為晝與夜時間的度量的標記;還有他們的存在也確實的影響了地上的所有生命。即使是地上的任何一個微小的生命、也都和我們所說的這些天體有著微妙的連繫。
 
神看第三日是好的,第四日也是好的,晝與夜、明與暗是在第四日才被清楚的分出來,但是從第一日開始,就有晚上、有早晨,更可見神的一日和我們的晝夜畢竟是不同的,感謝讚美我們的主,願上帝賜福給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